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目录:

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1部分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1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同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

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

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词。

2.落实字词。

⑴肥美:意指肥沃丰美

⑵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⑶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⑷出阁:地方语,出嫁

⑸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⑹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⑺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⑻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⑼撑持:支撑维持之意

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明确: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自然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自然自然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自然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自然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自然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提问:从老舍的笔触中感觉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明确: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②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热情真诚

①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宽厚忍让

①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②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坚韧刚强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精读相关段落,对文章即事抒情的语段进行重点把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思考:通过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作为儿子,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①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②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③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

④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

⑤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

⑦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⑧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⑨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担心

⑩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难过

⑾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⑿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悲伤难过

3.课文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式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地大声呼唤,“心痛!心痛!”

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与余光中《乡愁》中对失去母亲的刻骨之痛具有着同样感人至深的力量。

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六、学后小结:

以诗歌《母亲的爱》作结,我们永远也无法回报母亲的爱,就让我们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第一课练习

2、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主体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据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挖掘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母亲形象。

通过对文章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在布置作业方面,让学生将喜欢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去图书馆找有关母亲的散文进行阅读。这将极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强学生写作的素材积累。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课后字词及补充字词(注意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二、导人新课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研讨与欣赏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完成《同步探究》上自主性探究及开放性作业部分已学习过内容并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完成《同步探究》“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是文章前面三段提及母亲的词句并不多,其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面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的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来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所以为写母亲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文章的行文提纲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2)回忆我的母亲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能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关于母亲的典型情节

二、能通过赏析描写母亲的细节,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能通过品味文中动人的语言,感知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教学重难点:

主要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归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片段】

同学们一边听着这首舒缓动人的歌曲,一边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举一例说一说。

【学生回忆、分享,评价】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最动情的时候就是回忆母亲的时候。”每当想起母亲,想到她对子女那沉甸甸的爱,总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关于母爱的文字也总会获得他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著名新闻出版人邹韬奋先生关于母亲的记忆。

【出示课题《我的母亲》】

二、母爱之初体验

【过渡】在作者童年时期,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是很短暂的,但母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不知不觉中已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烙印,以至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母亲的哪些画面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片段?

(提示:概括文章情节可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几方面概括。)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完善答案】

【板书】:

母亲在“我”两三岁的一天夜里背“我”去看花灯。

母亲给妹仔讲故事讲得热泪盈眶。

在“我”十岁时,母亲见“我”因背书被父亲打而陪“我”一同哭。

在“我”八岁的一个夜晚,母亲熬夜为“我”做布鞋。

三、解读母爱

【过渡】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在他心中留下痕迹的不是玩乐,而是关于母亲的几件小事,想必其中肯定有打动人心之处。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并尝试着把其中打动你的内容“保留”下来。

我们常说:“细节最能震憾人心。”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探寻最打动你的描写母亲的细节,把它摘录下来,谈一谈打动你的原因何在,并把以上内容制作成一张读书卡片保存。

(示例:)

(提示:阐述理由可抓住描写母亲动作、外貌的关键词或语句)

【学生思考、制作、展示,师生评价】

【板书:】

母亲的形象:爱子心切塑造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细心

善良

循循善诱

望子成才

勤劳能干

无私奉献

四、母亲,我想对你说……

【过渡】母亲做的是普通的生活琐事,表现出的却是一个伟大的形象。她的才能是那么丰富,她的品德是那么美好,读来令人动容。当时小小年纪的作者是否也被母亲的举动所打动呢?他有没有向母亲表达他的爱呢?多年之后回忆起英年早逝的母亲,他有没有觉得遗憾的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认真研读文本。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儿时的作者理解并体恤母亲的辛勤付出的语句,思考:他对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什么?

【明确:】

他表达爱意的方式:深夜陪母亲做鞋

可是母亲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在想些什么,他也没有来得及向母亲抒发他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现在试想一下:在他终于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之后,他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可以尝试着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句式:)

当他看到……(母亲的某个举动)时,他会对母亲说:……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

【板书】

他对母亲的感情:理解歉疚感激赞美怜惜……

对于母亲,作者有没有为她感到不平或遗憾的地方,如果有,请说说是怎样的不平或遗憾?哪些深层的社会因素造成了这些现象?

【明确】

遗憾或不平:英年早逝没有姓名空有才华却被埋没在家庭中

原因:封建习俗封建观念封建制度

五、寻找母爱

我想在这里化用一首歌的歌词:“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来体现母爱的特点。母亲虽有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如出一辙。请同学们从课外搜集关于母爱的动人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讲给其他人听。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5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方面。在生活中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在设计中结合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亲情、体验亲情,并作真情告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充分展现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交流学习,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和阅读的成果。

2、表达训练,感悟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进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孝。

三、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

四、教学难点

把活动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实施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氛围。

师: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生命的教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爱护我们、关心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感悟亲情、体悟亲情。

(二)交流分享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亲情的资料。(学生做成多媒体课件)

老师这里也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有关亲情的文字,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大家谈一谈阅读体会。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呼:“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屋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他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呼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的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除的泥坑,又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师:同学们,我们从别人身上体会到亲情,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自身,从我们的家中感悟亲情呢?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家里有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有那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敞开心扉,表达心中的爱吧。(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为你们所做的一切。)

(三)真情告白

1、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对父母的爱,或谈父母(或亲人)对自己的影响。

2、或者以歌声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感情有多种,但真正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亲情,我们要好好珍惜啊!

(五)布置作业

元旦就快到了,请每个同学亲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诚挚的祝福,以表达你对父母的谢意和敬意。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提问讨论法、分享交流法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母爱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二、作家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给下面生字字注音(小黑板)

文绉绉(zhōu)庶祖母(shù)吹笙(shěng) 绰号(chùo)眼翳(yì)舔去(tiǎn) 摹画(mó)侮辱(wǔ)

2、分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后思考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四、探究讨论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2、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3、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4、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5、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6、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1)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把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

(2)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分享交流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

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2部分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讲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创意:

1.在范读引导中进入文本情境;

2.适当穿插原文内容,丰满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依托探究“亲情人物”的写法,在品读细节中感悟母亲的心灵世界。

教学目标:

1.走进作者再现的场景中,体悟作者的真情独白,理解一个伟大母亲的情怀。

2.研读文本的叙事写人方式,感悟在细节的描写中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3.品味质朴的语言中流动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特定情境下母亲的形象与情怀。

2.把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静听录音,圈画讨论。

活动一:圈画作者对母亲概括性的介绍和评价的段落和句子,并说说阅读感受。

活动二:作者回忆了和母亲在一起的哪些事情,作者内心有哪些感受?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亲情人物”写法专题探究。

活动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二:交流探究成果,归纳“亲情人物”写法要点。

讨论、拓展。

现在重新审视作者所说的,母亲“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结、作业。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二、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的母亲,共同了解一下胡适先生的第一位老师。

默读过程

二、学生默读课文

标好小节号,勾画出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探究过程

三、学生质疑

学生间交流讨论

教师需补充、明确的有:

(一)字词(投影一)

正音

穈、锁匙、拧肉、轻薄

眼翳、宽裕、文绉绉

(二)胡适简介(投影二)(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三)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试给每件事情添加一个小标题。看哪一组的同学最懂作者。

请数名学生上黑板写。

师生共同指正。请学生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出示(投影三)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感谢

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朗读过程

四、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内心真诚的感谢再次走近胡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请大家有感情地自由选读课文。

请两名同学朗读。

感悟过程

五、同学们,本文是一篇传记,选自《胡适自传》。从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胡适对母亲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你们是否知道,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一直未与母亲见面。直至1917年,即胡适26岁时奉命回家乡结婚,才见到母亲。后又回到北大。其间,胡适在美国留学,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他母亲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1918年11月,其母便病逝了。胡适是悲痛欲绝,在他的《先母行述》中,他曾这样写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播放歌曲《懂你》

六、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

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七、同学们,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也写过一首诗献给他亲爱的母亲。

请一名朗读好的同学朗读。

投影五《献给母亲的诗》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可爱,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八、同学们,此刻,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投影六:祝愿全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女生读一遍

男生读一遍

全体齐读一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及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的写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 ) 妹仔( ) 惺忪( ) 面颊( ) 万籁俱寂( ) 循循善诱( )

唏嘘( ) 缝纫( ) 歉疚( ) 盈眶( ) 娓娓动听( ) 人影憧憧( )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邹韬奋这个名字很特殊“韬奋”是他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作者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奋斗不息”毛泽东、朱德等人物在邹韬奋去世以后,给予了他高度评价

1937年,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为黑暗中的中国奔走呼喊,这也使他因“抗日罪”,被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他的自传体文本《经历》这时候,他想起,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母亲给予的这时候的邹韬奋已经有四十岁,而她的母亲早就与他阴阳两隔,于是他写下了这篇非常感人的散文《我的母亲》

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3、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明确】事件一:母亲元宵夜带我看花灯 ——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年轻的美

事件二:母亲讲述小说情感丰富 ——情感丰富、才能被埋没

事件三:母亲心疼我读书挨打 ——既慈爱又识大体

事件四:母亲深夜为我做鞋 ——勤劳能干

4、哪些段落作者概括性地介绍了母亲,评价了母亲? 在这些段落里,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文章没有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却渗透了真挚深沉的情感,文中哪些话语、事例、细节让你最动情?请找出来并简要说说理由

提示: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生动的词汇等方面品味对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小结】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明确】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4)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5)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3、《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 ,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

【明确】《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本文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文化和能干的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作无尽的奉献由于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毒害,却只能闭锁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踏上社会施展才干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们也踏上社会的舞台,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呵护孩子,照顾家庭,因此有时我们对母亲有怨言,有不理解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

① 学会通过分析具体事件来揣摩人物性格。

② 学会品味作品平淡朴实的文风。

2、 方法与过程目标的落实:

①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② 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

① 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培养出尊重母亲的思想感情。

② 明确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真正领会作品中的所蕴涵的真挚情感,理解平淡文字的背后所蕴藏的真情,真的很难。

2、 一般这样的文章原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的,但是本文又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很难做到。

3、 歌颂母亲这一主题,学生从小学就一直在学习了,主题虽是永恒的,情感虽是真挚的,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其它新意,要初中的学生去领会很难。

教学重点

1、 重点仍应该把握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去领会母爱的伟大。

2、 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文适宜用情感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作品。

大家一听到“母亲”这个词,第一瞬间映入你脑海的一个词语是什么?

我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却是“愚”字。也就是“傻”的意思。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篇我自己的作品《家有愚母》。

由于本文的文章比较的深,可能一下子吸引不了孩子的眼球。所以我打算采用我自己的一篇作品来进行教学。本文既是自己的写的,所以教育起来会比较有感觉,其次本文的风格也比较的诙谐,孩子可能会喜欢。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1、 教师自己配乐朗读文章。

学生在听的时候,请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母亲的愚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母亲的“愚”的真实意思什么?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如果你们在阅读中还有什么问题的话,现在请大家自由提问,我们一起来解决。

2、教师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经历。

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自己母亲的文章。因为我的’母亲是我所见过的人当中最平凡,又最伟大的。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又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的生命,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我的母亲。但是母亲实在是太伟大了,又实在是太琐碎了,所以我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写。我的母亲没有什么壮举,她对我的爱只是融入在每日的家长里断当中。总是觉得这也可以写,那也可以写,而往往写好了就发现实在太琐碎了。

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是好好地思考了一番。最终确定一个主题,写母亲的“愚”。母亲对我的爱,母亲在待人接物上,都是真诚的,这种真诚近乎于“愚”。当我把这一主题确定了以后,那么我的选材也就方便得多了。我仔细地想了想,最能够反映母亲待人真诚近乎于“愚”的画面就印入了我的脑海。

四)小结:

要想写好一篇歌颂“母亲”这类题材范围比较宽泛的作品,就需要把题目化得小一点,然后再在作品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出来。那么你们想想看,你们的母亲有什么可以值得你们可以写的东西吗?现在请大家动笔,当堂写一段给母亲的话,或者是描述母亲的话。一样在你动笔之前,要先想好自己究竟要写母亲的哪一个方面。

第二课时

一)上一堂的课的小结。

请学生把自己写母亲的作品到讲台上来朗读。(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要让尽量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可以给予加分,也可以让平时就不爱说话的孩子,点名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讲讲。一定要给予鼓励,一定要很好地点评她,要真心地表现出老师的欣赏。)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另外一位名人的母亲,了解这位名人走向成功的一段人生经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感谢母亲对他人生的帮助。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母亲究竟给了我哪些人生的教训呢?

① 在督促孩子学习和做人上很严格。具体的事例是:大清早让我去读书;我对姨母说错了话而受到严厉的责罚。

② 在与一大家子相处时,母亲的忍让,谦虚善良的品质给了我与人交往中启示。

③ 在受到人格侮辱时,母亲又表现出了“刚气”的一面,教育了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提问:由此,你可以为母亲画一幅画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造句:“从 中,我感到‘母亲’是一位 人。”

④ 再次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 教师点出胡适的背景资料。

提问: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他的人生能够获得成功,在他的童年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些原因呢?

得出结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学得谦虚,要向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 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能够理解的地方吗?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

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课后的练习二。

四)小结。

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别人的指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父母将是你人生最好的引路人,所以请我们珍惜自己身边最最珍贵的真情吧。“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五)布置作业。

写一封给家长的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背景简介:

教师用书中关于作者母亲经历的介绍。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抓住关键句、段;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

重点讨论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明确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

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四、探究活动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2、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并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个女人,从我们出生,到她生命的尽头,她都是用心呵护我们成长;用爱去教育我们成才。下面请欣赏这个女人的故事。

是她,教会我们喊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是她,让我们感受到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所以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们的母亲。所谓百善,孝为先。请你紧紧握住他们,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一起走入老舍《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位学者与母亲的深情。

二、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

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三、走进母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有个什么样的母亲?

四、理解母亲

请讲述第13段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故事,谈谈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五、发现母亲

小组讨论:

请讲述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听到的关于母爱的一个小故事。

六、母亲影响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养成好客的习惯;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给“我”生命的教育。

七、感激母亲

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八、小结母亲

文章以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九、歌颂母亲

小作文:三选一

1、“母亲对我影响或教育”为主题。

2、叙写“母爱”一个小故事。

3、歌颂母亲的一段话。

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3部分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同学:是老舍吧?

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

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

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词。

2.落实字词。

⑴肥美:意指肥沃丰美

⑵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

⑶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

⑷出阁:地方语,出嫁

⑸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

⑹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⑺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

⑻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⑼撑持:支撑维持之意

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明确: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自然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自然自然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自然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自然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自然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提问:从老舍的笔触中感觉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明确: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②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热情真诚

①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宽厚忍让

①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②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坚韧刚强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精读相关段落,对文章即事抒情的语段进行重点把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思考:通过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作为儿子,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①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②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③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

④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

⑤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

⑦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⑧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⑨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担心

⑩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难过

⑾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⑿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悲伤难过

3.课文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式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地大声呼唤,“心痛!心痛!”

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与余光中《乡愁》中对失去母亲的刻骨之痛具有着同样感人至深的力量。

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

六、学后小结:

以诗歌《母亲的爱》作结,我们永远也无法回报母亲的爱,就让我们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第一课练习

2、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主体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据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挖掘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母亲形象。

通过对文章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在布置作业方面,让学生将喜欢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去图书馆找有关母亲的散文进行阅读。这将极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强学生写作的素材积累。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课后字词及补充字词(注意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二、导人新课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研讨与欣赏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完成《同步探究》上自主性探究及开放性作业部分已学习过内容并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完成《同步探究》“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是文章前面三段提及母亲的词句并不多,其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面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的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来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所以为写母亲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文章的行文提纲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2)回忆我的母亲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能通过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关于母亲的典型情节

二、能通过赏析描写母亲的细节,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能通过品味文中动人的语言,感知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教学重难点:

主要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归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片段】

同学们一边听着这首舒缓动人的歌曲,一边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曾经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举一例说一说。

【学生回忆、分享,评价】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最动情的时候就是回忆母亲的时候。”每当想起母亲,想到她对子女那沉甸甸的爱,总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回忆,关于母爱的文字也总会获得他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著名新闻出版人邹韬奋先生关于母亲的记忆。

【出示课题《我的`母亲》】

二、母爱之初体验

【过渡】在作者童年时期,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是很短暂的,但母亲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不知不觉中已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烙印,以至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母亲的哪些画面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片段?

(提示:概括文章情节可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几方面概括。)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完善答案】

【板书】:

母亲在“我”两三岁的一天夜里背“我”去看花灯。

母亲给妹仔讲故事讲得热泪盈眶。

在“我”十岁时,母亲见“我”因背书被父亲打而陪“我”一同哭。

在“我”八岁的一个夜晚,母亲熬夜为“我”做布鞋。

三、解读母爱

【过渡】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在他心中留下痕迹的不是玩乐,而是关于母亲的几件小事,想必其中肯定有打动人心之处。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并尝试着把其中打动你的内容“保留”下来。

我们常说:“细节最能震憾人心。”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探寻最打动你的描写母亲的细节,把它摘录下来,谈一谈打动你的原因何在,并把以上内容制作成一张读书卡片保存。

(示例:)

(提示:阐述理由可抓住描写母亲动作、外貌的关键词或语句)

【学生思考、制作、展示,师生评价】

【板书:】

母亲的形象:爱子心切塑造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细心

善良

循循善诱

望子成才

勤劳能干

无私奉献

四、母亲,我想对你说……

【过渡】母亲做的是普通的生活琐事,表现出的却是一个伟大的形象。她的才能是那么丰富,她的品德是那么美好,读来令人动容。当时小小年纪的作者是否也被母亲的举动所打动呢?他有没有向母亲表达他的爱呢?多年之后回忆起英年早逝的母亲,他有没有觉得遗憾的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认真研读文本。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儿时的作者理解并体恤母亲的辛勤付出的语句,思考:他对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什么?

【明确:】

他表达爱意的方式:深夜陪母亲做鞋

可是母亲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在想些什么,他也没有来得及向母亲抒发他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现在试想一下:在他终于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之后,他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可以尝试着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句式:)

当他看到……(母亲的某个举动)时,他会对母亲说:……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评价】

【板书】

他对母亲的感情:理解歉疚感激赞美怜惜……

对于母亲,作者有没有为她感到不平或遗憾的地方,如果有,请说说是怎样的不平或遗憾?哪些深层的社会因素造成了这些现象?

【明确】

遗憾或不平:英年早逝没有姓名空有才华却被埋没在家庭中

原因:封建习俗封建观念封建制度

五、寻找母爱

我想在这里化用一首歌的歌词:“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来体现母爱的特点。母亲虽有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是如出一辙。请同学们从课外搜集关于母爱的动人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讲给其他人听。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5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方面。在生活中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在设计中结合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从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中,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感悟亲情、体验亲情,并作真情告白,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充分展现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交流学习,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和阅读的成果。

2、表达训练,感悟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进而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孝。

三、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领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

四、教学难点

把活动与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实施

(一)导入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氛围。

师: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生命的教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爱护我们、关心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感悟亲情、体悟亲情。

(二)交流分享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亲情的资料。(学生做成多媒体课件)

老师这里也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有关亲情的文字,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大家谈一谈阅读体会。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呼:“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唯独屋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他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呼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的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除的泥坑,又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师:同学们,我们从别人身上体会到亲情,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自身,从我们的家中感悟亲情呢?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妈妈温暖的双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家里有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有那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敞开心扉,表达心中的爱吧。(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为你们所做的一切。)

(三)真情告白

1、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对父母的爱,或谈父母(或亲人)对自己的影响。

2、或者以歌声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四)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感情有多种,但真正说不尽、道不完的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亲情,我们要好好珍惜啊!

(五)布置作业

元旦就快到了,请每个同学亲手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诚挚的祝福,以表达你对父母的谢意和敬意。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提问讨论法、分享交流法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母爱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二、作家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给下面生字字注音(小黑板)

文绉绉(zhōu)庶祖母(shù)吹笙(shěng) 绰号(chùo)眼翳(yì)舔去(tiǎn) 摹画(mó)侮辱(wǔ)

2、分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后思考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四、探究讨论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2、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3、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4、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5、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6、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1)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把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

(2)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分享交流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

我的母亲示范课教学设计就分享到这里,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就上七点文库。

本文由用户不会写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点击我联系),经核实,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7luohu.com/5360.html

(0)
不会写作不会写作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