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两课时

昆明的雨教案目录:

昆明的雨教案 第1部分

《昆明的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策略方法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资料。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交流感知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1.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1.师友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全班交流。

总结提高

四、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思考课后阅读提示。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教师总结提升。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二课时

交流感知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友回顾交流

研读共品

三、探究学习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方法探究:

(1)条理清晰,承转自然。

(2)选材精当,描写多样。

(3)以小见大,饱含深情。

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场雨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提高

七、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八、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昆明的雨》教案2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 (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u) 密匝匝(zā)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跳读课文 赏析语言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交流点拨】“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交流点拨】“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步骤四 文本精读 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贴,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

作者在第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写作:略)

【附: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

与“雨”有

关联的物、

人、事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送缅桂花的房东 对昆明的

怀念、喜爱

(以小见大)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昆明的雨》教案3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鸭蛋(片段)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昆明的雨》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

3、对比阅读。

学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

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鲜腴)(2)比较、比得上。(方比)(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

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

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教案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篱笆() 鸡;()

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黄焖鸡()扳尖()炽红()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昆明的雨》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人希望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温暖的感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奇妙的感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给人冷寂的感觉。

有一位诗人说: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书写标题作者)

过渡语: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语:同学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带着这种热情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知其人,论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

过渡语: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家给他点掌声。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三)基础字词

鲜腴(yú)菌子(jùn)密匝匝(zā)

择净(zhái)炽红(chì)绿釉yòu

评价语: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齐读这些生字词。

过渡语:同学们充满热情,带着这份热情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事、人?

(四)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季”写了哪些景、人、事?

预设:昆明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评价语: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围绕“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写了哪些景、人、物呢?

预设: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买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与友人的小酌……

师: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吗?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师:大家说的真好,汪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自主学习一分钟,小组讨论,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

(五)读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笔下它(它们)或她们是怎样的?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找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讨论成果:

“我选择的是第()段,我认为本段中作者笔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从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从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预设: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让人想念的,从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从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极多,种类丰富,味道各异的,从菌子极多,各种菌子有不同的形态和味道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圆,颜色黑红,味道很甜。从”昆明杨梅很大……火炭梅“,读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卖杨梅女孩是娇美的,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缅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东母女是热情、慷慨的,充满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馆是静谧,安宁、闲适的。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过渡语:通过描写常见的景物、鲜腴的滋味、质朴的人情、闲适的氛围,表现出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虽然很散,但一直不变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写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请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六)描绘画面体悟美感

细细品味文章,脑子里突然会涌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过渡语: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传递美好与诗意的汪曾祺。让我们齐读汪曾祺的这段话。

(七)小结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师结语:只要心里充满着热爱,那么,阳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细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美的,就连那骄阳似火的日子、暴雨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独特的美丽。生活中的美与趣味,充满热爱的心灵总能发现它们,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灵。

(八)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九)板书

昆明的雨

景物美形

想念滋味美散

喜爱人情美神

氛围美聚

《昆明的雨》教案7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2、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4)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

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品读课文,探讨问题。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2、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例如:

(1)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2、简析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五、课堂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昆明的雨教案 第2部分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淋得湿透了”。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 、文言 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

延伸阅读:《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端午的鸭蛋(片段)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

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预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人希望的感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温暖的感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给人奇妙的感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给人冷寂的感觉。

有一位诗人说: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书写标题作者)

过渡语: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语:同学们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带着这种热情我们继续本节课的学习。

过渡语:知其人,论其文,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至1946年,他在昆明先后待了七年,五年读书,两年教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的最长的地方。

过渡语:这位同学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大家给他点掌声。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三)基础字词

评价语: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齐读这些生字词。

过渡语:同学们充满热情,带着这份热情我们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景、事、人?

(四)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昆明的雨季的特点,并结合阅读提示说说本文围绕“昆明的雨季”写了哪些景、人、事?

预设:昆明的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评价语:找的非常全面,大家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围绕“昆明的的雨”汪老又写了哪些景、人、物呢?

预设: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杨梅、买杨梅的女孩子、买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与友人的小酌……

师:这些人、事、物是在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吗?

生:不是,是普通的小人物、小事件。

师:大家说的真好,汪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这些昆明的凡人小事,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自主学习一分钟,小组讨论,用下面句式展示成果。

(五)读懂文意感悟情感

作者笔下它(它们)或她们是怎样的?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找一些词语或句子来说一说,读一读,品一品。

同桌互相交流,用下面的句式展示讨论成果:

“我选择的是第()段,我认为本段中作者笔下昆明的_______是_______的,我从_________句子中看出的。从中我读出了作者______的感情。”

预设:第二段、第十一段,昆明的雨是让人想念的,从我想念昆明的雨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

第六段,昆明的仙人掌是多、肥大的,从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第七段,昆明的菌子极多,种类丰富,味道各异的,从菌子极多,各种菌子有不同的形态和味道看出来的,读出作者对昆明菌子的喜爱之情。

第八段,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圆,颜色黑红,味道很甜。从”昆明杨梅很大……火炭梅“,读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卖杨梅女孩是娇美的,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第九段:昆明的缅桂花很密集,很香,

房东母女是热情、慷慨的,充满人情味

第十段:昆明的酒馆是静谧,安宁、闲适的。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过渡语:通过描写常见的景物、鲜腴的滋味、质朴的人情、闲适的氛围,表现出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作者所写的人、事、物虽然很散,但一直不变的是对昆明喜爱、怀念之情,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昆明雨之精神,作者用昆明凡人小事写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请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六)描绘画面体悟美感

细细品味文章,脑子里突然会涌出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选择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自己写一写。

过渡语:这一个个美好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传递美好与诗意的汪曾祺。让我们齐读汪曾祺的这段话。

(七)小结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教师结语:只要心里充满着热爱,那么,阳光明媚的日子是美的,细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美的,就连那骄阳似火的日子、暴雨倾盆的日子也一定有它独特的美丽。生活中的美与趣味,充满热爱的心灵总能发现它们,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心灵。

(八)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散文,《翠湖心影》、《我的家乡》、《胡同文化》、《故乡的食物》,进一步体会其风格。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

3、对比阅读。

学法:

1、朗读感悟;

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

(1)新鲜肥美。(鲜腴)

(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

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

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图片展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四、背景资料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五、归纳总结

探究主旨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归纳艺术特色,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6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跳读课文 赏析语言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交流点拨】“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交流点拨】“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步骤四 文本精读 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

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贴,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

作者在第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初中八年级语文《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昆明的雨教案就分享到这里,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就上七点文库。

本文由用户不会写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点击我联系),经核实,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7luohu.com/5361.html

(0)
不会写作不会写作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