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选多篇】

大班教案目录:

大班教案 第1部分

大班教案(精选20篇)1

幼儿大班教案:小鼹鼠的心愿

活动目标:

1、在玩沙过程中培养幼儿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玩沙的乐趣。

3、学习:掏沙、装沙。

活动准备:

1、大型箱子(装电视机或电冰箱的纸箱子)6个,纸箱两端相通;袋子(大小:40×30,带收缩口);玩沙工具:铲子、桶、小推车。

2、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准备活动:带领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入沙地,活动身体(我学小鸭摆摆摆,我学小兔跳跳跳,我学小猫悄悄走,我学小狗跑一跑,我学小鼹鼠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到妈妈身边来!)将幼儿集中到老师身边,围着老师坐下来。

2、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教师向幼儿讲述:“前几天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小鼹鼠有个心愿,想让我告诉小朋友帮它完成,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小鼹鼠吗?先让老师告诉你们小鼹鼠的心愿吧!(出示挂图:一幅秋天森林的背景图,上面有一只可怜的小鼹鼠在想着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可口的粮食)小鼹鼠告诉我,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他很想有个温暖的家和可口的粮食,如果有这些,冬天的时候它就会过得很舒服,很快乐!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它这个忙吗?我们应怎么帮它呢?

3、围绕小鼹鼠的心愿展开话题讨论,怎样帮小鼹鼠完成心愿?

(1)给小鼹鼠造个“家”。

小鼹鼠习惯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住地下,该给鼹鼠造个地下房子),“地下的房子”该怎样造呢?(展示材料,给孩子想像的空间)。

(2)给鼹鼠准备食物:

①用沙子代表鼹鼠的“食物”;

②用布袋子储存“食物”。

4、分工合作:帮小鼹鼠完成心愿。

(1)分工商议:大班掏沙,做地下房子,小班装沙将沙装入桶里、推车以及沙袋里中。

(2)大小班平均搭配,幼儿自由分成两大组,进行竞赛,看哪组能更好的完成鼹鼠的心愿。

(3)幼儿各自领材料与工具进行活动。

5、活动的进程。

(1)大班的孩子先用铲子或用手将沙地掏成一个大坑,能将三个大纸箱连接成一个长的通道口(两端相通)平摆着放入到掏好的坑中即可。小班幼儿用小铲将桶、推车以及布袋装满沙子。

(2)大班幼儿将小班幼儿装满沙的桶与推车倒在纸箱上,用沙子将纸箱覆盖起来,造成一个“地下房子”,两个通道口不盖沙,保持通畅。

(3)“地下房子”造好后,大班幼儿将小班幼儿装满沙的布袋的口收缩好,打上结做成“粮食袋”,与小班的孩子一起抬着运进为小鼹鼠造好的房子里。

(4)活动评比:看两组哪组小鼹鼠的房子造的好?看哪组为小鼹鼠准备的粮食多?

6、结束活动。大家一起跳“快乐舞”,庆祝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告诉幼儿:“小鼹鼠晚上一定会告诉我,它喜不喜欢你们给它完成的心愿?明天一早我就告诉你们好吗?说不定小鼹鼠还会在小朋友的梦里出现呢?你们明天也要告诉老师哟!”活动结束离开沙地。

大班教案(精选20篇)2

大班教案《盖房子》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用途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2、按图示折房子,并能为不同用途的房子画上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3、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不同用途的房子图片如医院、理发店、服装店、面包店等。

2、示范作品:将折好的房子摆在画有公路的硬纸板上,并画上或贴上从废旧图书上剪下的人物、树木等,变成一个小镇的场景。

3、操作卡、双面胶或胶水、水彩笔等。

4、辅助材料:硬纸板、废旧图书、纸片、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遮住图片,让幼儿看房子的一部分猜猜“这是什么房子?”,了解不同用途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标志或装饰。

二、学习制作。

1、出示示范作品,激发幼儿制作欲望。

2、教师重点示范房子的制作方法:先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将房子图片沿粗的实线撕下,然后按照虚线的示意折好,再把写着“粘”的部分用少量的胶水或双面胶贴好,就做好立体的房子了。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在房屋画上相应的标志或装饰,把房子变成不同用途的房子。例如,加上十字,表示医院,画上面包,变成面包店等。

三、小组合作。

建议幼儿4——6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小镇的制作。建议幼儿:小组先商量好小镇上要有什么房子,要在房子上添画什么。每人制作的房子最好能不一样。

四、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制作的小镇。

活动应变

活动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制作房子,第二次小组合作制作小镇。

活动延伸

可以利用制作的小镇进行故事创编、表演或者进行构建等活动。

区角活动

美工区:将折好的房子放在美工区内,供大家欣赏。

语言区:投放幼儿作品及小动物和人物卡片,让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活动。

环境创设

将折好的房子制作成吊饰,供大家欣赏。

家园同步

1、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纸盒、纸箱制作不同的房子,进行“过家家”亲子游戏。

2、日常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用途的房子的标志和装饰。

大班教案(精选20篇)3

活动《嫦娥奔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太空的探究欲望。

2.初步感受神话传说的特点,知道神话故事讲述的是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进行过认识月亮的活动。

2.材料准备:嫦娥奔月的图片,《嫦娥奔月》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嫦娥奔月的图片,激发欣赏故事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是什么时候的人?你们听说过她的故事吗?

2.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图片中的人叫嫦娥,她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人物,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教师有感情地为幼儿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人?后羿做了一件什么事?老道长送了他什么东西?他是如何做的?嫦娥为什么要吃下长生不老药呢?她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接着观看动画片《嫦娥奔月》,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提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神奇在什么地方?

3.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人能够到月亮上去吗?

教师:后羿也想飞上月亮,他成功了吗?

教师:现代人能够飞到月亮上去吗?怎么去呢?

教师:你想飞上月亮吗?想飞到月亮上干什么呢?

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登上月球已不再是梦想,“嫦娥一号”就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小朋友们应该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活动延伸

1.在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中,可以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或者可以借助图片、视频了解卫星探月的过程。

2.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提供《嫦娥奔月》的书籍或图片,供幼儿阅读。

3.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开展创意绘画《我在月亮上……》。

大班教案(精选20篇)4

[原创]大班教案《保持安静》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了解保护嗓子的一些方法。

2.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一段幼儿平时大声吵闹的录音磁带。

三、活动过程:

讨论导入–实验体验–聆听体会–游戏再现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听一段真实的录音。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乱糟糟说话的声音、大声喊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你们听到的其实就是你们平时发出的声音,老师在你们说话时悄悄录下的。

2.师:你们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觉?(乱糟糟的、很吵闹、听了不舒服、有点刺耳、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了、耳朵里嗡嗡嗡的响……)

3.教师小结: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我们听了这种声音会觉得不舒服,我们把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刺耳的,嘈杂的声音称作”噪音”,经常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不但会损伤我们的听觉,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师:想一想,如果你经常大吵大闹或大声讲话,时间久了,你的嗓子会有什么感觉?(疼、干、红肿、发炎、嘶哑、声音哑了)5.教师小结:因此,为了我们的嗓子不受伤害,能不能大声吵闹呢?除了不大声吵闹,还应注意什么呢?(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尖叫,多喝水,不用嗓过度……)6.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大家以后还想不想听到这样的吵闹声呢?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吵闹声呢?(小声讲话,不大喊大叫,不尖叫,不发出刺耳的声音……)

(二)实验体验

1.师:刚才我们知道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应该小声讲话,可有的小朋友会说,那么多人都在说话,我如果声音小,别人会听不清。果真是这样吗?咱们试一试。请幼儿小声交流:现在请你们用小一些的声音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看看你们相互之间能不能听清对方的谈话。(幼儿小声交流)

2.师:能不能听见?能听清楚吗?请幼儿大声交流:这次请你们大声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3.师:现在请小朋友比较谈话方式好的上哪一种?为什么?(小声说话,相互之间很容易就能听得见,而且也不吵闹,说话很省力:大声说话太吵了,说话费劲,听话也费劲:有时反而听不清,令人不舒服。)

4.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当许多人在同一地点同时交谈时,大声吵闹反而会使我们的交谈变得更费力、更吵闹,而小声说话会使我们更清楚、更省力地进行交谈,也会觉得很舒适。

(三)聆听体会

1.刚才我们知道了平常讲话应该轻声.特别是许多人一起谈话时,更应当轻声。那么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应当怎么做呢?(认真听、不插话、保持安静)

2.小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首先应该看着对方,其次应当保持安静,不吵闹,不插嘴,不乱动,不打断别人,边听边想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才是一个会倾听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四)游戏再现

1.下面咱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的耳朵在听吗”。游戏时,老师会用不同大小的声音来说话,谁听得最仔细、最清楚,谁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

老师面向集体或个人分别用大声、小声等不同音量说话,请幼儿用相应的音量复述,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安静倾听的能力。

2.总结:今天咱们知道了大声讲话的危害,也知道了在平常生活中,应养成轻声说话、仔细聆听的习惯。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交谈者。

大班教案(精选20篇)5

[原创]大班教案中秋节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关于中秋节的挂图,主要内容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3、家长将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活动过程:

1、讲述一个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被做成圆形的,像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2、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1)请个别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讲述活动: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情况。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尝月饼、水果等食物。

大班教案(精选20篇)6

幼儿大班教案:翻翻棋

目的:

1.复习有关汉字。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准备:

1.棋盘一张。

2.25张用硬纸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盘格子),分别写有汉字。其中水果类5张,如:梨、苹果、桃、杏、西瓜;干果类5张,如栗子、核桃、枣、花生、榛子;蔬菜类5张,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黄瓜;农作物5张,如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张不写字。

玩法:

1.将棋子字朝下,打乱摆放在棋盘的粗格子里,4位幼儿分别站在棋盘的一方,每人认一类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农作物)。

2.幼儿轮流翻棋子,翻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过来,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侧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复轮流翻棋,谁最先找够自己5枚棋子,谁为胜。

提示:

1.为提高游戏难度,可将5枚空棋子写上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它汉字摆在棋盘中。

2.根据游戏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写其它类物品的名称,如家禽类、植物类、文具类、乐器类等。

大班教案(精选20篇)7

大班教案保护牙齿

活动设计背景

保护牙齿是大班的科学内容,内容有点枯燥,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时从孩子熟悉的事例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蛀牙形成的原因及了解有关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二是利用实验资料,课件,图片等多种操作材料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蛀牙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刷牙的正确方式,并学会保护牙齿

活动准备

教具:1、活动前两天把洗净蛋壳的一半浸在醋里

2、蛀牙形成的图片

3、《爱吃糖的老虎》课件

学具:4、牙刷1个5、每人一块饼干6、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交谈,引出牙齿课题。

师:xxx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昨天去哪了吗?(我去补牙了,我的牙齿上有个小洞,很疼)

师:小朋友肯定很想知道他的牙齿是怎么坏的,那就先来做个试验吧。

二、试验对比做铺垫

(出示醋里浸过的蛋壳和没有浸过的蛋壳)

引导幼儿讨论

1、这两种蛋壳有何不同?

2、醋里浸过的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三、找蛀牙。

1、蛋壳在醋里会变黑变软,用小镜子找一找牙齿上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

2、变黑坏掉的牙齿叫“蛀牙”。

3、观察蛀牙。

四、组织幼儿讨论蛀牙形成的原因。

1、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吃完饼干后,用小镜子观察牙齿上有什么?

2、回答问题:牙缝里多了什么?饼干什么滋味?饼干为什么会甜?

3、出示蛀牙形成的图片,讲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变黑,成为蛀牙。

五、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1、观看课件,启发幼儿讲一个连贯的故事。

2、出示刷牙方法图解与牙刷,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六、活动延伸:观看《爱吃糖的老虎》回答问题

1、老虎为什么牙疼?

2、糖为什么会坏掉牙齿?

3、老虎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

大班教案 第2部分

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学着用创造性的方法玩板凳。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发展四肢的协调性。

3、提高与同伴间合作游戏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勇敢顽强的个性

活动准备:

板凳,垫子,等。录音机及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热身运动大家来做操。

基本部分

游戏一:分腿跑过板凳。(教师指导帮助/纠错)分腿左右左右的办法跑过板凳,前面一个孩子回来,后面一个孩子出发。

游戏二:(单)平衡木。(教师指导帮助/纠错)用走、跑的方法通过平衡木,前面一个孩子回来,后面一个孩子出发。

游戏三(双)平衡木(教师指导帮助/纠错)分腿平衡走、跑的方法通过板凳桥。

前面一个孩子回来,后面一个孩子出发。

集体游戏

1、两人合作(教师指导帮助/纠错)教师:用不一样的方法合作通过板凳桥(板凳高低组合调整难度)

2、走台阶(教师指导帮助/纠错)教师:用走台阶的方法跑到顶端跳下两边回来(板凳之间的间距加大调整难度)放松运动板凳原地踏步板凳原地跑步打苹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怎样玩报纸,发现报纸的多种玩法,同时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幼儿的参与性也很好,对报纸的不同玩法幼儿也掌握了很多,达到了“一物多玩”的目标,也培养了幼儿倾听的能力。

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与思考,初步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大胆想象并讲述小雨点的新居,尝试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小雨点。

活动准备:

1、听过《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观察过在太阳照射下,水会不见的现象。

2、杯子、小玻璃板、热水、故事《听雨》

3、美工用品。

活动流程:

操作并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听故事→画画小雨点

活动过程:

一、操作并思考:

1、师往杯子里倒热水,幼儿手掌朝下,盖住向上蒸发的水蒸气,并观察手掌上的水珠。

2、师再用玻璃板盖住杯口,观察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形成的小水珠,并关注小水珠变成水滴落在杯子里的现象。

3、幼儿谈论:水气是怎样变成雨的。(师可用《小雨点旅行记》的故事启发幼儿)

二、水到哪里去了

1、我们曾经看过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没有了的现象,谁来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呢?

2、幼儿谈论。

三、故事《听雨》

蝴蝶听到小雨点落在了哪儿?

四、画画小雨点。

1、你能不能让你画的小雨点会跑、会跳、会看,还有表情呢?

2、想象一下小雨点会落在哪里,有些什么表情?

3、幼儿绘画,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将想象画编成一个故事。

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的情节,并和老师同伴配合按角色打电话及做动作。

2、初步学会边长歌曲边游戏。

3、感受歌曲轻快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教具:小动物头饰(小老鼠、小猫、小蝴蝶、小鸭子、小狗)、音乐、图谱、玩具电话机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歌曲前半段

1、重点前置,学习角色对话

(1)出示小老鼠图片

师:瞧,这是谁来了?

师:(以小老鼠的口吻)我一个人在家真没意思,哎,做什么好呢?

我们帮小老鼠想想办法吧。

幼儿回答

(2)学习打电话

师幼练习对话

师幼再次练习对话

2、新授歌曲前半部分

(1)欣赏音乐第一遍

提问:好听吗?

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过渡: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也想来唱一唱,听好了

老师示范演唱歌曲,注意间奏提醒

提问:边提问边出示图谱

小老鼠在做什么呀?

它为什么打电话,想做什么事情?

什么叫过家家?

那小老鼠是怎么打电话的?

电话号码是多少?

它是怎么拨电话的?

(3)幼儿轻声跟唱

幼儿和老师一起唱,老师注意提醒间奏的动作

师:能轻轻得唱一唱吗?尝试一下,可以吗?

幼儿和老师一起唱,老师注意提醒间奏的动作

(4)以角色游戏的方式,练习前半部分歌曲的演唱

A(出示小鸭子),老师做小鸭子,小朋友做小老鼠

B(请一位幼儿站在黑板后面,带好小狗头饰,学叫走出来)

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做小狗,其余幼儿做小老鼠

C过渡:看看这回又是谁来了,出示小蝴蝶

女孩做小蝴蝶,男孩站到前面做小老鼠

二、学习歌曲后半部分

1、过渡:小老鼠到底打电话给谁了呢

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

2、听音乐后半段前一部分

提问:打给谁了呢?

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老鼠怎么会打给小猫的啊?

再听一次

提问:除了小猫的叫声,你还听到了什么?

吱儿:小老鼠开门

嘭:小老鼠关门

老师小结,小朋友学做动作

提问:小老鼠害怕得在家发抖,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呀?

听音乐最后一句

并练习唱最后一句

三、角色游戏

1、小朋友做小老鼠,老师做小猫(钢琴)

2、一位幼儿做猫,其余幼儿做小老鼠,老师退出(音乐)

3、一半幼儿老鼠,一半幼儿做猫

4、交换角色

四、结束

“小老鼠真粗心,居然把电话打错了,小朋友知道正确的打电话方法吗?”

“这样,我们一起回去讨论一下,小朋友知道了可以打电话给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我们很期待。”

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活动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集体歌表演活动。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树苗头饰若干。

2、幼儿歌曲:《摆摆头、伸伸腰》。

活动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教师和幼儿共同拍手,同时教师边跟着音乐唱《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2、帮助幼儿初步熟悉《摆摆头、伸伸腰》歌词。

教师将歌词变成故事的形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小树苗睡了整整一个冬天,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他摆摆头、伸伸腰,觉得有点口渴了,喝了喝水说:“我要长高。”春姑娘听见了,轻轻吹了一口气,啊!小树苗长出了嫩芽,太阳公公知道了这件事也来帮忙了,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身上,小树苗看到太阳公公来帮忙,高兴地对着太阳公公哈哈笑了,小树苗真的长高了。

3、教师检查幼儿掌握歌词情况。

教师提问:小朋友,刚刚老师讲的故事里都有谁呀?

幼儿:有小树苗、太阳公公……

4、看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小树苗,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太阳公公,小朋友看,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小树苗的头怎样了?幼:摆摆头。

师:小树苗的腰怎样了?幼:伸伸腰。

师:小树苗喝了喝水然后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的身上,小树苗哈哈笑了小树苗长高了吗?幼:长高了。

5、引导幼儿理解小树苗怎样长高的。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树苗是怎样长高的吗?教师边指着挂图边讲解:小树苗的生长要靠温暖的春风、充足的阳光还有适量的水分。

6、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表演。

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表演。

师:小树苗刚才悄悄的告诉我想邀请小朋友一起跳个舞呢!谁想来和小树苗了一起跳个舞呀?

给幼儿戴小树苗头饰,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蹲下表演小树苗睡着了,唱到“睡醒了”站起来,然后把手放在嘴上当杯子喝水,唱到“要长高”把手上举,唱到“对着太阳哈哈笑”做出笑的样子。)

带领幼儿进行第二遍表演。

小树苗还想邀请小朋友来一起跳舞,谁想来和小树苗了一起跳个舞呀?全体幼儿一起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小树苗想邀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表演一遍。

7、教育幼儿从小要爱护小树苗。

师:小朋友跳了一会儿舞都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小树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从小要爱护小树苗,不能用手去摇晃小树苗,也不能在小树苗的身体上荡秋千,这样小树苗会痛的,也会使小树苗长不高的。我们要常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松土,让小树苗快快长大。

8、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不光小树苗现在穿上了绿衣服,有好多的植物都穿上了绿绿的衣服,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还有哪些植物穿上了绿衣服,好吗?”

9、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是变绿了,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叶子变绿的原因。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聆听水的歌唱,并尝试用水声随歌曲打击相应节奏,感受水声的美妙。

2、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体验水的乐趣,并产生对水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三杯水(各装不同量的水)、调羹

活动建议:

一、引起兴趣:

1、歌曲《摇篮曲》,幼儿自由随歌曲边哼唱,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请幼儿观察杯子里的水量的区别,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和水娃娃做游戏。

说明:第一步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音乐游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教学,并引起幼儿产生对水的兴趣,这是探究和体验的前奏。

教师指导语言:小朋友看,你们面前放着什么呀?(水)对啦!今天我们小朋友要和三个水娃娃一起做游戏,你们发现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二、尝试运用水杯演奏乐曲:

1、幼儿自主探究:装有不同容量的水杯,能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杯能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感受水声的美妙。

说明:进入有目的的探究阶段。这里强调让幼儿自主探索,通过用调羹敲打水杯,自己发现不同量的水杯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也不同,加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使幼儿发现水也能唱歌。

教师指导语言:

1、小朋友仔细听听看,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老师和你们一起先敲水最少的杯子,听听看声音是怎么样的?水最多的呢?

三、尝试用水声为乐曲配伴奏:

1、听歌曲《摇篮曲》,尝试打击水杯为乐曲配伴奏。

2、给水杯增加色彩,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说明:在给乐曲配伴奏的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对水有了直接的体验和感知,同时也更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同时再通过给水添加颜色这一环节,使幼儿更产生对水探索的兴趣与喜爱。

教师指导语言:

1、今天我们小朋友来做一回小指挥,让水娃娃唱起好听的歌曲吧!

2、老师给你们的水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和它们做游戏好吗?(分别给各个水杯加红、黄、兰颜色)

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线描和蜡笔相结合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并能够利用线描的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想象创作。

2、能尝试表现房子的前后关系。

环境创设:

各种物体的图片、范例。

重点与难点:

能尝试利用立体表现房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讨论

1、师:这张作品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看到这一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2、重点引导:这个房子和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让幼儿重点感受房子的立体感)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样表现立幼儿尝试

3、让个别幼儿尝试。

二、幼儿操作

1、尝试用线描和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作品。

2、重点指导:引导幼儿通过物体的不同的线条及倾斜来表现立体的房子。

让幼儿讨论谁表现出来的房子有立体感。

大班教案 第3部分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创编动做。

2、学会给他人带来快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小丑假发、绘制挂图、小丑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扮演小丑的角色(生动活泼,滑稽)进场,同幼儿打招呼。

师:嗨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一名小丑演员,在生活中见到过我们小丑演员的表演吗?归纳特点(搞笑,滑稽,表情夸张,动作大胆,幅度大)这里是我们小丑俱乐部练习的场地,欢迎你们。 你们想成为一名小丑演员吗?常常带给大家欢乐的人。

二、熟悉音乐师:说听到这个音乐有什么感觉?(归纳音乐特点,感受)

三、学习搞笑三连拍。

(1)第一课时,表情模仿师:想成为一名小丑可没那么容易。首先要学会搞笑三连拍。你们知道什么是搞笑吗?(归纳总结:有趣,好夸张)那么什么是三连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咔嚓咔嚓咔嚓,依次呈现三张照片。(逐张观察特点,归纳让幼儿尝试表演:第一张,眼睛睁大,嘴巴张开。第二张,眼睛看中间,第三张,夸张的表情加上手上的动作)幼儿尝试,请特点明显幼儿上台展示。

集体拍照,请全部幼儿上台尝试模仿以及创造有趣的表情,表演。(肯定幼儿的创造性)

(2)第二课时(步伐练习)师:有一天在我正在走路,碰到了我的朋友,她说,你也在走路,我也在走路,那我们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呢?师同配班老师跟随音乐同步走路,做动作。( 幼儿观察 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幼儿回忆分析动作的不同。幼儿上台展示。

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棒,所以我决定送你们每人一份礼物(小丑假发)发放道具。

现在你们都学会搞笑的方法,有趣的表情加上 夸张的作,带上这顶帽子,你们都成为了小丑演员,现在大家跟在我的身后,想一想并且大胆的表现做出小丑的动作吧。(走路,打招呼,同手同脚摆动)总结归纳:小丑的动作学完了,告诉我,小丑的动作和普通人都有哪些不一样。

四、创编动作

1、请小朋友试试看谁更有灵气,能创造出和我们刚多的很多不一样的新步伐,我期待你们的新表现。比如:秧歌步,交叉走,还有比如说横着走,(总结归纳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支持)

2。跟随音乐创编动作师:给你们一段音乐,边听音乐边创造。散点站立,一起尝试。想一想如何能够把动作做得更夸张。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场景练习

1、餐厅动作提炼师:现在带你们来到一个餐厅,餐厅里有谁?厨师会干什么?做饭(洗菜,蒸蛋糕,炒菜,做馒头)这个餐厅里的厨师可不一般,因为啊是小丑厨师。

2、师与幼儿同步做动作。

我现在变成一名普通厨师,哪位来当小丑厨师,和我来做同步的动作。同步的动作就是,我在切菜,你也在切菜,只不过你做的是小丑的动作。

3、展示多个场景,归纳启发场景对应契合的动作。

师:场景一马戏团,里面有小丑,归纳动作。

场景二,浴室,场景三,游泳池。

4、幼儿自选场景,分组进行创编契合场景的动作。

5、集体表演,进行展示。

是演是带领幼儿集体尝试小丑动作的表演准备造型正式表演回顾表演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是地路小丑走路的特征三集体进行表演是带领幼儿集体尝试小丑动作的表演准备造型正式表演

6、回顾表演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是是激发创造不一样的走路方式比如比如不很少交叉走路集体尝试六情景表演观察餐厅让幼儿区分小丑动作和一般人动作的区别做菜的区别丰足选择场地进行对应的表演练习分组展示表演

7、幼儿集体进行表演游戏,大胆表现进行创造。

六、集体创编游戏展示小演员们展示自己本组动作,师采访归纳肯定每组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大自然是神秘的,人类一直都在不停的探索着它。同时大自然又是神奇的,五光十色、绚烂缤纷,富有千万张面孔。幼儿对大自然充满着想象,周围的一切孩子都在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让孩子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孩子定是兴奋的。

目标预设:

1、能初步理解千姿百态一词。

2、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锻炼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对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发现认识过程。

难点:幼儿对大自然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的语言组织和绘画过程。

设计理念: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的探索意识更是自发的,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是需要老师的引导、讨论来增强的。让孩子多一些探索思考、讨论发现,相信不仅增强孩子的观察力,更是让孩子对大自然有更多的喜爱与探索精神。

设计思路: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一只蚂蚁和一群蚂蚁看上去不一样。我家后面的水池的冰和我家院子里的冰不一样,后面的冰很厚,院子里的冰却很薄。孩子的这一问让我想到,是啊,同一种事物确实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呀!这就像我们的表情,就算是笑也分好多种不同的笑,有微笑、大笑、奸笑、苦笑等。而大自然中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所以我就想设计有关探索发现大自然中同一现象却有不同表现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回味自然景色1、播放PPT(日出、日落、森林、海洋、动物间嬉戏、海洋内各生物、人类与自然)2、通过图片讨论大自然的美。

–“这么多的图片,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美景。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师用新的词汇介绍每幅图片(日出、日落、和谐、安详、舒适)教师小结:这些各种不同的事物呈现出这么多的美景,真是千姿百态,和睦融融,缺一不可。

二、寻找同种现象的不同表现1、观看PPT风、雨、雷、电、冰、雪、雾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平时你们见过吗?这些自然现象都只有一种表现吗?”2、幼儿自由讨论这些现象的不同表现。

3、分别观看动画风、雨、雷、电、冰、雪、雾不同姿态。

4、幼儿用语言或其他形式展示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

如:风有: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雨有:毛毛细雨、小雨、大雨、暴雨雷声有:雷声小、雷声大、雷声震耳欲聋闪电光:闪电亮而细,闪电亮而岔多,闪电亮、岔多又伸得远。

冰有:薄冰、厚冰,可走人的冰河雪有:小雪、鹅毛大雪、暴雪雾有:小雾、大雾、对面不相见的大雾教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象是多变的,哪怕是同一种景象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现象。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延伸发现1、设疑寻找周围同一样事物的不同表现。

–“是不是中有这些呢?除了刚我们看的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事物也拥有不同的表现呢?”2、幼儿各抒己见讨论自己的发现。

四、作画–“小朋友们刚讨论了好多,真的太棒了,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是不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给画出来呢?”1、出示教师示范画,教师讲解自己的想法的绘画方式。

2、鼓励幼儿将自己得想法用画笔清楚的绘画出来。

–“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绘画想法,现在就用你们的画笔将你自己发现的同一种事物的不同形态画出来吧!”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倾听、指导。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训练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这首歌是一首江苏民歌,全曲欢快活泼,表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我们把劳动场面作为节奏符融入到图谱中,能引起幼儿打击乐器的兴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更好的演奏乐曲。

活动名称: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听音乐、看图片、看表演、玩游戏、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知道名称,对节奏乐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节拍、节奏型。

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准备:

图片、铃鼓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节拍。

1、听音乐一遍:“听听音乐,心理觉得怎么样?”(很好听、很高兴)

2、听音乐按节拍拍手。

3、听音乐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

“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你们想想可以做什么动作?”幼儿说出,老师哼唱乐句,引导幼儿按节拍做出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跳舞动作、生活动作(刷牙、洗脸、梳头……)、劳动动作(擦桌、洗手帕……)。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出不同的动作。

4、听音乐幼儿看图片,按节拍做出符合图片内容的不同动作。

二、在玩游戏《看动作拍节奏》的过程中掌握节奏型。

1、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擦玻璃)动作,引导幼儿拍出动作的节奏。

1老师做擦玻璃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擦玻璃)

2老师按X X X 的节奏擦玻璃,问幼儿:“老师是怎样擦玻璃的?先擦几下?后擦几下?”(先擦一下后擦两下)“老师擦玻璃一样快吗?几下快?几下慢?(一下慢,两下快)老师哼唱(1)—(10)小节音乐,引导幼儿边看老师擦玻璃的动作,边拍出擦玻璃的动作节奏X X X 。

3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快擦玻璃:“老师现在擦玻璃和刚才擦玻璃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快擦)老师边哼唱(11)—(16)小节的音乐,边按X X X X 的节奏擦玻璃,引导幼儿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 X X X 。

4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型做哈气擦玻璃的动作:引导幼儿分析出哈一次气,擦两次玻璃(X X X X )。老师哼唱(17)—(18)小节的音乐,幼儿一边观察老师的动作,一边拍出X X X X的节奏型。

5老师按X X X – 的节奏型做拍手、擦汗的动作:“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老师累了,拍两下手后擦擦汗)老师哼唱(19—(22)小节的音乐,幼儿边观察老师的动作,边拍出X X X – 的节奏型。

6老师边按节拍拍手,边做欣赏玻璃的动作与表情:“老师擦完玻璃怎么样?”(高兴地拍手)“拍几次手?”(四次)老师哼唱(23)—(24)小节的音乐,边带幼儿按节拍高兴地拍四下手X X X X。

7放慢速度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观察老师“擦玻璃”的完整动作,边拍出动作的节奏。

2、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包饺子”的动作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出“切菜”的情节和节奏型,并拍出动作的节奏。

(1)-(10)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切菜。

(11)-(16)小节:按X X X X 的节奏型剁馅。

(17)-(18)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放馅(把馅放在盒里)。

(19)-(22)小节:按X X X – 的节奏型擦汗。

(23)-(24z)小节:按X X X X节奏高兴的拍手。

在音乐伴奏下,边观察老师的切菜动作,边拍出节奏型。

3、老师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一遍后,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拍一下手转圈跳舞的动作,引导幼儿用铃鼓敲出“拍摇 摇 – 的节奏型。

4、老师再次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

三、在《拔根芦柴花》的音乐伴奏下,边走边敲铃鼓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重要的内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创编节奏图谱、设计配器方案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两个三部曲:一是欣赏三部曲,从整体欣赏到分段欣赏,再到分节欣赏。整体欣赏是帮助幼儿建立对全曲整体情绪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分段欣赏是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节欣赏是帮助幼儿从音乐的结构上把握结构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这三步欣赏的步骤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从情绪体验到音乐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赏才能使孩子既喜爱音乐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较准确的艺术表现。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节奏图谱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说演奏时心中要有节奏与乐器的配合。从创编节奏图谱到创编身体动作图谱再到设计配器方案,可使幼儿一步步地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把握节奏;从用身体动作演奏到用乐器演奏可使幼儿由浅到深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本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

不过在活动中幼儿较难掌握的中间两段的节奏型,后来我反思我可以用一个大鼓,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敲鼓一边指挥幼儿,带领幼儿练习让幼儿将节奏掌握的更精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及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3、体会妈妈为我们成长付出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呢?(幼儿回答)到底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观看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观看课件,话音1:“爸爸的种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样游呀游,去寻找妈妈的种子—卵子。有一粒种子游得最快,它见到妈妈的种子后迅速地钻了进去,与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圆球—胚胎,胚胎不再让其他小蝌蚪进门了,它慢慢地滚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

话音2:“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

话音3:“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

话音4:“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教师:“刚才讲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小宝宝在肚子里象什么?我们刚看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哪些地方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组织幼儿讨论:

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四、用动作表现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胎儿时的生活。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我们来当一次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

我要挥动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教师: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话音:“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啊啊~

五、游戏体验,“我来做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

教师:“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就会慢慢地长大可以坐—爬—走—跑,我们再来学一学感受下小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1、体验游戏(个别幼儿)。

教师:“小朋友现在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请每个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幼儿系好大口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3、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一会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妈妈在孕育我们的这十个月中!”“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六、结束部分“妈妈从怀你们到生你们,一直到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象、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小孩不小”的含义。

2、体会进行曲式的歌曲风格,能有精神饱满的演唱。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2、欣赏歌曲《小孩不小歌》。

(1)教师介绍歌曲:总友人说我们小孩小,其实我们并不小!如果有大人看我门,那就比我们还要小,这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爷爷说的话,他把它写成了歌,歌名就叫《小孩不小歌》。

(2)欣赏歌曲录音,感觉音乐的节奏和歌曲的力度。

(3)围绕歌曲内容,幼儿相互体温解答,理解歌词。你觉得着首歌有什么特点?与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懂?

3、练习演唱。教师可边唱边有力地按节拍指挥,帮助幼儿掌握力度:幼儿唱错歌词要及时纠正,不准确的低反复可以单独练习。

4、让幼儿分别做指挥,带领大家演唱。

教学反思:

这首《小孩不小歌》歌曲内容简单有趣,贴近幼儿,乐曲风格诙谐、欢快,在我翻唱歌曲后,这首歌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幼儿感兴趣,喜欢这首歌曲,所以掌握的速度也很快。

这首歌曲是一首2/4拍的歌曲,节奏感比较明显,因此,我在范唱时让孩子们打着节拍来熟悉旋律。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唱准“一字两音”处,所以我把这句单独让幼儿打着节奏来唱;在第三个句式里,有2个附点音符,我是先让孩子们集体来朗诵歌词,这样子孩子们熟悉了歌词演唱起来也会很快,朗诵两遍后,我提醒他们要和我读的一样,并强调了带有附点的“你”字必须拖的长一点;在活动过程的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演唱,接着照他们的演唱方式来演唱,第一次是分男女轮唱,第二次是分组轮唱、合唱。一开始我以为幼儿会唱不好,但他们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并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歌词,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节音乐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在歌唱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问的有效性,来吸引幼儿。

大班教案就分享到这里,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就上七点文库。

本文由用户不会写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点击我联系),经核实,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7luohu.com/3934.html

(0)
不会写作不会写作
上一篇 2023-01-12
下一篇 2023-01-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